在我们生活中,石头随处可见,但是在重庆酉阳,有一些石头却不一般,它们是穿越五亿年来到我们身边的叠层石,也是目前南方最大的叠层石群。叠层石是反映古气候最有力的印证,重庆亿年前是什么样的气候?这些“石中花”又有什么含义?8月4日,“应对气候变化·记录中国”考察团来到酉阳,实地探访叠层石被“封存”五亿年的气候密码。白平 拍摄

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教授级高工张锋表示,这些叠层石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,是单细胞生物蓝藻生命活动过程中,将海水中物质粘结、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,而“石中花”是单细胞生物蓝藻的生命路径和轨迹。白平 拍摄

叠层石穿越五亿年来到了今天,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它们的魅力,了解古气候演变的奥秘,酉阳充分挖掘和保护这一遗址,并将之与石漠化治理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打造“酉阳叠石花谷”景区。白平 拍摄

预计今年10月2日将正式开园,届时公众可以亲身感受五亿年前叠层石的独特魅力,实地探寻古气候封存的气候密码。白平 拍摄

俯瞰叠石花谷局部景致。白平 拍摄

“这些花纹就是叠层石区别于普通石头的最主要特征,”张锋表示,这些叠层石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,是单细胞生物蓝藻生命活动过程中,将海水中物质粘结、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,而“石中花”是单细胞生物蓝藻的生命路径和轨迹。沈中 拍摄

叠层岩不怕风吹日晒,越是这样,形状越美。沈中 拍摄

叠层岩不怕风吹日晒,越是这样,形状越美。沈中 拍摄

据张锋介绍,叠层石广泛分布在酉阳县境内,而在板溪一带叠层石覆盖范围超过2平方公里,是南方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叠层石文化。沈中 拍摄

在提到这些“石中花”是如何形成时,张锋分析道:“蓝藻具有趋光性(或称向阳性),喜爱追逐太阳光活动,阳光充足时生长较快,相反则较慢,这样长此以往的生命路径导致叠层石‘花纹’横切面多是圆形,纵切面是圆柱形。”沈中 拍摄

根据以往研究,叠层石生长受环境制约,多发现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,附近风力小,海浪小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蓝藻的“痕迹”保留在叠层石上。沈中 拍摄

“地质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原则是将今论古,通俗的讲就是今天是打开过去的钥匙,通过酉阳大面积的叠层石,可以推断大约五亿年前,酉阳乃至重庆已经就属于亚热带气候了,这里曾是温暖湿润的浅海地区。”张锋解释道。沈中 拍摄

会讲话的“石中花” 透过五亿年叠层石探寻古气候的奥秘

下一图集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 用色彩讲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>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
收起 没有更多啦 ~